蜂窝活性炭在废气处理中较常用的技术指标蜂窝活性炭
蜂窝活性炭大量应用在低浓度、大风量的各类**废气净化系统中。被处理废气在通过蜂窝活性炭方孔时能够充分与活性炭接触,对各种废气吸附效率可达80%,可广泛用于净化处理含有、酚类、脂类、醇类醛类等**气体、恶臭味气体和含有微量金属的各类气体。采用蜂窝活性炭的环保设备废气处理净化效率高,吸附床体积小,设备能耗低,能够降低造价和运行成本,净化后的气体完全满足环保排放要求。
(1)碘值(iodine value) 是指活性炭在0.1mol/L下每克炭吸附的碘量(以毫克 计)定为碘值,碘值是吸附能力的重要指标。
(2)比表面积(surface area) 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
(3)(CTC) 通常作为吸附**废气分子的指标。
(4)吸附率(benzene adsorption rate) 通常作为对小分子**物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有很多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细孔,孔壁的总面积即为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高达700-1600m2,由于这样大的表面积,使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的吸附特性不仅受细孔构造的影响,而且受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活性炭除碳元素外,还含有两种物质,一种是以化学键结合的元素,如氧和氢;另一种是灰分,其灰分随活性炭种类不同而异,椰壳炭灰分小于3%,而煤质活性炭灰分高达20%-30%左右,活性炭中含硫是比较低的,质量好的活性炭中不应检出硫化物。
活性炭吸附的相关特性蜂窝活性炭物理特性 分子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它的特点是被吸附的分子不是附着在吸附剂表面固**上,而稍能在界面上作自由移动。它是一个放热过程,吸附热较小,一般为21-41.8kJ/mol,不需要活化能,在低温条件下即可进行;为可逆过程,即在吸附的同时,被吸附的分子由于热运动还会离开固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解吸。物理吸附可以形成单分子层吸附又可形成多分子层吸附,由于分子力的普遍存在,一种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物质,但由于吸附物质不同,吸附量也有所差别,这种吸附现象与吸附剂的表面积、细孔分布有着密切关系,也和吸附剂表面张力有关。活性炭对芳香族化合物吸附优于对非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如对的吸附优于对环已烷的吸附。对不含有磷、碳、氟等无机元素或基团的**化合物的吸附总是优于含有这些无机元素或基团的**化合物。如活性炭对的吸附要**对(氮)的吸附。对带有支链烃类的吸附,优于对直链烃类的吸附。对分子量大的沸点高的**化合物的吸附总是**分子量小的沸点低的**化合物有吸附等。
蜂窝活性炭化学吸附 活性炭在制造过程中炭表面能生成一些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羰基等,所以活性炭也能进行化学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靠化学键的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使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连接过程是放热过程。由于化学反应需要大量的活化能,一般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吸收热较大,在41.8-418kJ/mol范围内,为选择性吸附。一种吸附剂只能对某种或特定几种物质有吸附作用,因此化学吸附只能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是较稳定的,不易解吸,这种吸附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表面化学性质有关。活性炭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制造工艺不一样,活性炭表面有碱性氧化物的易吸附溶液中酸性物质,表面有酸性氧化物则易吸附溶液中碱性物质。
蜂窝活性炭交换吸附 一种物质的离子由于静电引力聚集在吸附剂表面的带电点上,在吸附过程中,伴随着等量离子的交换,离子的电荷是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被吸附的物质往往发生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被吸附物质的化学性质,蜂窝活性炭,这种吸附也是不可逆的。因此仍属于化学吸附,活性炭经再生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性质。
蜂窝活性炭生产制造技术和流程,在客户购买蜂窝活性炭的时候,一般分清厂家与皮包公司就看公司更新新闻的技术性,这种技术性的文章他们皮包公司是写不出来的。净水行业内的大咖都知道,蜂窝活性炭在空气净化领域非常的受欢迎。因为他出色的空气净化吸附能力,长久的耐用性,使它占据了空气净化市场的大部分比例。在未来的五年内,甚至十年内,蜂窝活性炭的市场还是非常稳定的.
凡是商品都有好坏之分,蜂窝活性炭同样也是,蜂窝活性炭的原材料的选用决定了它的品质,过滤吸附能力。生产的方法也是十分关键的。
具体的生产制造流程如下几点:
一、前期
1.准备好蜂窝活性炭原料:焦炭、烟煤或褐煤(二选一,效果一样)和沥青。主要的就这三样,每样所占比例可随着客户所提供被处理气体的指标来调试。基本比例在20-35%:55-70%:12-20%之间。(土炭也可做原料,生产出来跟正常的没什么两样,就是成本低,但是效果不理想。东万源净水是严禁采购土炭的作原料的。)
2.粉碎机器以1:0.4的比例粉碎烟煤和焦炭,并研磨至80微米(1um=0.001mm)的微粉。混合均匀的搅拌。得到了煤粉(也就是煤质粉末活性炭。)
二、中期
1.把煤焦油(沥青含量必须大于等于55%)加热到160℃左右。
2.以表面活化剂和稳定剂为1:0.3的比例来均匀的搅拌并加热,调制成乳化剂水溶液。
3.以高温煤焦油和乳化剂溶液为1:0.5的比例进行均匀的搅拌,调制成乳化煤焦油。
4.以煤粉、乳化煤焦油、水,水溶性粘合剂和润滑剂以35:34:25:3:3的比例进行均匀的搅拌,调制成可塑性煤泥。
5.煤泥经过真空练泥机和挤压成型机的加工,再经过0.15-0.25mm的丝网进行过滤和去除。
6.经过以上处理过的煤泥加入装有蜂窝活性炭不同规格模具(100*100*100/50*50*50)的成型机中,得到了湿润的蜂窝活性炭。这个时候基本成型。
三、后期
1.将湿润的蜂窝活性炭存入烘干房,或露天进行干燥处理,到水分低至2%为止。
2.以惰性气体作保护作用,以每分钟3-5摄氏度的升温速度加热到760摄氏度并坚持两个小时三十分钟。再以每分钟5-15摄氏度的升温速度加热到850摄氏度后,用水蒸气进行8个小时的活化处理。
防水型蜂窝活性炭和普通蜂窝活性炭的现状和前景
现在蜂窝活性炭是活性炭种类中热卖的一个种类。随着他被市场越来越多领域使用到,也得到了大本分客户的认可,如今蜂窝活性炭市场前景渐渐地被废气处理界打开,甚至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应用面甚至是越来越广了。
防水型蜂窝活性炭和普通蜂窝活性炭的生产过程
1)普通的蜂窝活性炭采用优质的粉状活性炭,无烟煤,沥青等特殊材质,经过烧制压制成型。一次烧制不经过二次烧制。也没经过耐水处理。
2)防水型蜂窝活性炭在普通蜂窝活性炭的成产基础上在生产后期(生产工序详情参照新闻内页)以七比一的比例加入水性粘合剂和润滑剂。混合完成后在一比五的比例兑如煤粉(粉状活性炭)中。烧制,活化,炭化,晾晒后在经过二道烧制成防水型蜂窝活性炭。
防水型蜂窝活性炭和普通蜂窝活性炭的功效
1)两者功效性能几乎相同:比较面积大,微孔结构,高的吸附容量。都是选用蜂窝活性炭吸附法:即废气与具有大表面的多孔性活性炭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吸被吸附分解,从而起到废气净化的作用。
2)这两种类型的蜂窝活性炭们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去除的污染化学物有:氧化氮啊、氯啊、二甲醛啊、乙酯啊、啊等等的恶臭气体等。而且两种活性炭都用化学试剂浸渍处理后的改性蜂窝活性炭的话,可增加去除:酸雾啊、碱雾啊、胺啊、硫醇啊、氨啊、一氯化碳啊、啊等有害的化学气体。
3)防水型蜂窝活性炭出炉后进行耐水处理和二次烧制后制成,具有较高强度,耐水、耐强酸、强碱的特性,可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回收吸附,还有各种催化剂的载体等等,使用防水型蜂窝活性炭具更大的吸附表面积,更大吸附碘值。
4)两者都大量应用在很低的浓度、很大的风量的各类**废气、污气净化系统中。被处理的废气和污气在通过防水型蜂窝活性炭方孔时能够充分与活性炭接触,吸附效率可达百分之六十七点一六,风阻系数也是更小,具有更优良的吸附、脱附的性能和气体动力学上的性能。
5)防水型蜂窝活性炭对环保设备废气处理净化效率更高,吸附床体积也小,设备能耗更低,能够降低造价和运行的成本,净化后的气体完全满足**的排放管理要求。
作为吸附材料,蜂窝活性炭利用自身发达的微孔结构,防水型蜂窝活性炭阻力,来吸附有害物质,当微孔填满了,耐水蜂窝活性炭阻力,活性炭也就饱和了,达到饱和后,活性炭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吸附效果,需要及时进行更换了。
蜂窝活性炭厂家通过一个详细案列来说明活性炭更换周期的计算方式:
某厂家想用蜂窝活性炭来吸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按照排污量150mg/m3,风量在50000m3/h,一天工作时长15小时算,蜂窝活性炭利用率较高,取90%利用率,那么1吨活性炭的饱和时间带入公式。
然后就可以明显得出蜂窝活性炭的更换周期:
T=1000*0.9/150*10-6*50000*15=8.01d
所以说,8天以后蜂窝活性炭差不多就饱和了,耐水蜂窝活性炭方块,不过上述条件过于苛刻,实际应用中肯定会有偏差,好的蜂窝活性炭使用3个要就要彻底更换了,有些大型企业蜂窝活性炭都是一个人更换一次。
蜂窝活性炭之所以被慢慢的采纳、认可、接受,是与它的几个优势分不开的。
活性炭引以为傲的就是它的吸附能力,蜂窝活性炭很好的继承了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同时,蜂窝形的设计又充分的让气体与蜂窝活性炭表面接触,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吸附能力,在面对工业生活中的甲醛、脂类、醇类气体都有很好的效果,吸附效率可达80%,完全达到国家的一级排放标准。
传统的活性炭在工业气体净化中使用需要进行包装放置,使用和维护起来十分不便,蜂窝活性炭体积小净化效率高,可以很轻松的放置在需求的场所使用,操作维护方便快捷,既省力又节约成本。
风阻率小,一般为(0.8m/s),而传统的活性炭则根据需求进行包装加工,不然很*造成堵塞,相比之下蜂窝活性炭可以让废气稳定的出入,更为灵活效率。充分发挥其气动性能。
当然蜂窝活性炭在使用时要尽量避免高温,温度过高会影响正常使用,一般温度保持在30-50效果好。如果使用环境较湿,则需要购买耐水型蜂窝活性炭。